博源国际

      江淮铁军,使命必达|大众科技研发三期项目和临湖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西区战报(七)
      来源:博源国际三建 时间:2024-12-09 浏览量 :1163

      编者按:大众科技研发三期项目及临湖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西区高质量建设对于助力安徽首位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自项目开工以来 ,安徽博源国际三建集团坚持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科学谋划 、精心组织 ,坚持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努力建设“七好”项目,打造精品工程。为及时跟进报道项目建设最新进展,深入挖掘项目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进一步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 ,讲好三建故事、展示三建形象,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公司官微特开设大众科技研发三期项目战报系列报道 ,敬请关注。

      最新施工进展

      大众科技研发三期项目

      车间一工艺设备进场安装 ,车间一、车间二正在进行轻质隔墙施工和内墙抹灰,车间三正在进行墙体砌筑 ,研发及展示大楼主体结构施工至一层,停车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

      临湖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西区

      车间二:车间二移交工艺设备进厂安装,二次结构、墙体砌筑 、环氧地坪施工、墙体抹灰、外墙板安装 、门窗安装、防火涂料喷涂 、油漆施工 、安装施工正在进行中 ;

      车间三:二次结构 、油漆施工、墙体砌筑 、地坪固化、ALC墙体、硅酸盐板、防火涂料喷涂、钢结构外墙板施工安装进行中;

      车间四 、车间五:二次结构 、墙体砌筑、ALC墙体施工进行中 ;

      职工停车楼、库房一、站房二施工进行中。

      项目施工亮点

      加大新技术应用,绿色施工取得新进展

      大众科技研发三期项目部团队高度重视绿色文明施工,精心组织团队深入学习施工规范及相关标准 ,根据图纸 、方案并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创新应用预拌流态固化土技术 。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施工的原材料主要为土料和固化剂 ,项目部秉持严谨的态度 ,优先选用黏土、粉质黏土 、砂粉土及泥浆等,严格控制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颗粒粒径不大于40mm ,为达到这一标准,施工团队经过大量反复实验,精准测试出最佳掺量为5% 。

      de111f308555066bf2097961c105eb87.jpeg

      与传统的素土灰土分层回填相比,预拌流态固化土28天强度达到设计所要求的0.4MPa,流动值180±20mm,具备密实性好 、强度高 、流动性强、抗渗性能好 、压缩性低等诸多优点。采用此项新技术,不仅施工速度快 ,施工周期短,而且施工过程绿色、环保、无污染。浇筑后的固化土质量稳定、可靠,为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

      图片1(2).png

      在车间三开展砌体墙施工的过程中,项目团队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由于施工现场的可用场地极为局促,各类机械设备的周转腾挪空间严重不足,致使原本规划的垂直运输方案难以施行。面对这一棘手状况,为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经项目团队审慎研讨、权衡利弊,决定采用人工砌砖的方式推进砌墙作业。施工团队迅速组织起一批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工匠,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默契协作,一砖一瓦稳步搭建墙体 。

      攻关钢套筒优化 ,推动降本增效

      在临湖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车间二的独立处钢套筒结构施工中,项目团队遭遇了棘手难题。钢套筒上设有三块加劲肋板,每块肋板均匀分布着至少四个直径33mm的孔洞,而施工要求直径28mm的独立柱主筋钢筋精准穿过这些孔洞,预留的间隙仅有5mm,施工精度要求高 ,操作空间极为狭窄 。考虑到小洞口带来的施工限制,攻关小组突破传统思维,对现有施工设备大胆改造。在泵管下料口处巧妙加装口径适配的小型导管,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混凝土浇筑的精准度与便捷性,确保浆料顺畅注入独立柱 ,完美契合现场复杂的施工工况 。不仅如此,为杜绝施工过程中潜在的浆料污染问题,攻关小组还在导管上增设手动放料装置。如此一来 ,当泵管转移至下一个独立柱作业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手动放料装置及时清理管内残余浆料,有效防止浆料外溢,避免对钢结构及下部独立柱造成污染 ,全方位保障了施工质量与现场环境整洁。

      此外,项目团队对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他们对小空间作业的适应能力和操作技能 ,并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通过以上措施,专项技术攻关小组有效解决了施工洞较小的问题 ,减少了班组清理污染所需的人工投入,降低了项目成本,同时确保了车间二独立柱处钢套筒位置的施工顺利进行。

      这些新技术 、新做法的运用,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创新,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展现了项目团队对于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的不懈追求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持续努力,不断强化项目管理各项措施,努力为安徽省打造“首位产业”、助力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坚实力量!(康金标 、杨光/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