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源国际

      精神之源 精神标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启示录
      来源 :新华社 时间 :2021-07-20 浏览量 :4311

          编者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 、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从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源头出发 ,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书写了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史诗。

        读懂中国共产党,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7月19日起,新华社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总栏目下开设子栏目“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集中展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源头出发而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回溯这些宝贵精神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 ,展现精神发源地今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人民群众精神风貌 ,彰显百年大党薪火相传、波澜壮阔的精神力量。

        新华社记者

        中国共产党,为何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 ?为何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回望巨轮启航之时: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 、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 ,犹如一块基石  ,支撑起100年来党的事业发展进步的巍巍大厦,成为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不同于其他任何政党的精神标识。

        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长征路上的熊熊火炬、宝塔山上的闪耀红星……薪火相传 ,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 ,伟大精神成就伟大实践。

        当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 ,用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奉献家国,中华民族挺起精神的脊梁 ,文明古国迎来辉煌的新生 。

       

        百年路上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一以贯之,始终坚持真理 、坚守理想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那电光石火般的文字 ,吸引着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心驰之 、神往之、践行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1年1月,毛泽东复信蔡和森 ,对其提出的“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表示:“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 ,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这年夏天,上海石库门 ,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为着同一理想走到一起。

        当他们举起右拳,决定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也就具备了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精神特质。

        1934年,领到红四方面军为优秀党员签发的党证,陈波特地缝了一个小皮囊别在腰上,将党证贴身携带 。几年后,陈波在一次滚雷试验中遭遇意外,苏醒后第一件事,便是用仅剩的那只手焦急地寻找党证还在不在。

        历长征,越封锁,战甘南……“独臂将军”陈波一路走来,那张鲜血浸染的党证始终牢牢系在腰间 。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 ,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

        狱中留诗“伫看十年后 ,红花开满地”的邓中夏 ,坚定“信服科学的社会主义”的钱学森,认为只有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 ,理想才会更远大”的黄文秀……

        回望百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殚精竭虑以成之,向着理想坚定前行。

        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那里继承的,不仅仅是真理和理想,更是坚持真理 、坚守理想的建党精神 ,而这也恰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井冈山上的艰辛求索,到“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从“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军事创举 ,到“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抉择……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不断寻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路线 、方针 、政策。

        3页纸 ,近500字 ,用铅笔写在16开的白纸上 ,年深日久,纸面已微微泛黄 。

        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这份看似平常的手稿,是由邓小平同志亲笔拟就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提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人以“走自己的道路”的理论自觉,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立足中国国情,回应时代要求 ,总结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大众化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旗帜上闪耀着一道道真理的光芒 。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昔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高唱着“要为真理而斗争”微笑饮弹、从容赴死。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听到父亲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在庆祝大会电视直播中响起,“七一勋章”获得者、与党同龄的百岁老人瞿独伊 ,双眼透出神采。

        百年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一以贯之 ,始终践行初心 、担当使命

        2012年11月29日,国家博物馆。

        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庄严宣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时间在这一刻被标注上了特殊的意义,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新一代共产党人手中。

        在他身后,整个展览如同一条时间长廊,勾勒出中国沧桑巨变 ,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00多年前 ,西方列强疯狂劫掠 ,曾处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犹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一切,深深刺痛着历来抱有家国情怀,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国人的心 。

        查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出身 ,他们大多是教师 、律师、职员,有着体面的职业、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组建共产党,不是为了自家 、小家 ,而是为了大家、国家 。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以身许国的誓言;“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陈乔年就义时心里装的仍是民族的未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 ,笑脸将代替了哭脸”,方志敏身处牢狱不忘畅想“可爱的中国”,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

        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心声,化为党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仅成立一年 ,就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因为崇尚天下为公  ,才能做到克己奉公;因为心有“大我” ,才能牺牲“小我”。

        血与火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只为“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 。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更是以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为己任 。

        1957年,开国将军甘祖昌解甲归田 ,回到老家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当起了农民 。为了把粮食产量搞上去,甘祖昌像当年打仗一样豁出命来干 ,带领乡亲们修水库、渠道 ,改造农田,把“光头山”变成了丰收岭。

        临终之际,甘祖昌心里仍然牵挂着乡亲的收成:“领了工资 ,先交党费 ,留下生活费,其余的全部买农药化肥……”

        前三分之二人生用钢枪保卫人民,后三分之一人生用锄头造福人民。甘祖昌一生征战,只为初心如一。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石油工人王进喜 ,为让“全国人民穿好衣”坚守一线42年的纺织女工黄宝妹,“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援藏干部孔繁森,“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老支书黄大发……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将滚烫炽热的赤子之心投入祖国建设事业 ,创造出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奇迹”。

        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样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 ,才能在濒临绝境时突出重围,才能在面对逆境的关口毅然奋起。

        正是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激励下 ,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实现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会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 ,一双贴满膏药的手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

        正是这双手,在过去的13年里,托举起了约2000名大山女孩求学改变人生的梦想。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心中只有学生 。仅家访 ,她就走了近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

        “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张桂梅的发言道出了千千万万当代中国共产党员的心声。

        百年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一以贯之,始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精神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出明确回答 :“一百年来 ,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在新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内 ,巨幅长城主题漆画铺展开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阔图景 ,与同样是大红色调的花岗岩地面交相辉映 。

        红色石材来自四川雅安 ,被当地人称为“红军红”。80多年前,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无数战士血洒疆场。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有名可查和其家属受到优抚待遇的党员烈士达370多万人。

        毛泽东曾说过 :“从古以来 ,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 ,一成立就面临着严峻形势和残酷斗争 。

        “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只有在敢于牺牲和勇于斗争中才能求生存、求发展、求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就是凭着这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党带领人民以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气概,一次次战胜了看似不可战胜的困难 ,一次次实现了看似不可实现的奇迹 ,用鲜血和汗水写就慷慨壮丽的英雄史诗。

        81192,一个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战机编号 。

        2001年4月1日,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驾驶81192号战机紧急升空迎敌,拦截美军军机,被对方螺旋桨打掉尾翼。

        知道自己已无法返航,王伟在电台里嘱咐战友们继续前进。守护祖国海疆不怕牺牲的英雄 ,践行了自己入党志愿书中的诺言:我只想以一个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  ,甚至生命。

        建党百年之际,知乎上的问答引发网友关注——

        “建党这100年来,为什么那么多看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被完成了?”

        “因为他们始终是革命者!”

        “没有天降国运 ,只有战斗不息!”

        从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到和平时期的攻坚克难,从“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革命精神到“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胆魄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党一以贯之的风骨和品质 。

        2019年6月,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把刚刚开始的一辈子 ,献给了她眷恋的土地。

        遍访贫困户 、推广种植砂糖橘、建立电商服务站……驻村一周年的那天,她已在崎岖的扶贫路上奔波了两万五千公里 。

        “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阻拦我前行?”向贫困宣战 ,不顾自己的利益和安危,这是黄文秀和其他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们无悔的选择 。

        脱贫攻坚以来 ,1800多名党员、干部为减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抗震、抗洪、抗疫等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一大批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谱写着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百年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一以贯之 ,始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 ,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 ,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短短80个字的入党誓词,包含了党的性质、宗旨 、纲领、目标等  ,用最精炼 、最质朴、最有力的语言,明确了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铿锵有力的誓言 ,诠释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价值追求 。穿越历史的烽烟 ,这份品质和追求一以贯之,始终镌刻在鲜红的旗帜上,涌动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中 。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党放在心中 ,将人民放在心上。

        “你是什么人?”“共产党人。”

        “你们的人在哪里 ?”“到处都有 。”

        “你把他们供出来 !”“比上天还难 。”

        1931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因叛徒出卖被捕,这段他被捕时与反动派之间的对话 ,充满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到十指钉入竹签而永不叛党的坚贞 ;从“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凛然 ,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笃行……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

        从苏区干部“夜打灯笼访贫农”,到红军“剪下半条被子留给百姓”;从全面小康、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不能少” ,到疫情面前“我是党员我先上 ,疫情不退我不退”……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崇高情怀。

        这种品质、这份情怀 ,令党和人民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化作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初创之际 ,中国共产党便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难以解决的中国革命动力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 !

        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 ,著名的战地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 :

        一艘满载解放军战士的木船上,梳着大辫子的姑娘撑船向对岸奋力划去 。她的背影定格成美丽的瞬间……

        这位“背影姑娘”叫颜红英,当年19岁的她与家人轮流摇橹、掌舵,载着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出发。纷飞炮火中,像颜红英这样支援渡江战役的百姓超过2万名。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是亿万人民满怀热血与激情创造出来的……

        100年来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 。

        100年来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这首传唱多年的经典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道出了老区人民的心声。

        苏区干部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好作风代代传承 。

        “村干部帮我们换了1000米的抽水管道,大家现在不愁用水了”“村里联系专家到田间讲防虫知识 ,我们都很高兴”……在这首山歌的诞生地江西省兴国县 ,提到基层干部,当地百姓纷纷点赞。

        在抗战关键阶段开展延安整风 ;在即将全国执政时,提出“两个务必”;在改革开放之初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 ,驰而不息整治“四风” 、一刻不停推进反腐败斗争 。

        每逢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会以铮铮铁骨、耿耿丹心 ,擦亮自我革命的底色 。

        “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担起为人民谋幸福 、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

        2021年7月6日晚,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内,中国共产党党旗与外国政党党旗交相辉映。习近平总书记和世界各国政党领导人共聚“云端”,深入探讨人民幸福与政党责任,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展现在世界面前。

        这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奥秘所在,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开创未来的职责担当 。

        百年薪火相传 ,百年历久弥新 ,伟大建党精神必将激发全党全国人民逐梦前行的磅礴力量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 。

        85年前,为了寻解“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西北角” 。

        在采访中,斯诺为中国共产党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所打动,认为“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如今 ,斯诺探访过的大地早已换了人间,而精神之火绵延不绝。

        从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到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 ,不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

        “这些伟大精神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 ,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说 。

        建党百年之际,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祭扫者络绎不绝。

        因电视剧《觉醒年代》而广为人知的3位烈士——陈延年、陈乔年 、赵世炎墓前,放满了写给先烈们的信。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同济大学一名“00后”新党员在信中写道,“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在心中 !”

        时代变迁 ,精神永恒。

        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在嘉兴南湖的水波粼粼、井冈山头的翠竹青青、西柏坡上的白云悠悠 ,留存于大江大河的奔涌、日升月落的永恒 ,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 。

        今天,中华民族又站在新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仍未结束。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更要高举真理火炬照亮前行之路 ;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更要牢记为什么出发 ;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要紧紧依靠人民,汇聚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

        人无精神不立 ,国无精神不强。

        “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祝灵君认为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始终落实在进行伟大斗争 、建设伟大工程 、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全部过程之中。

        湖南省长沙金鼎山育种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繁忙而有序。

        “储备超高产技术,保障基本口粮安全 。我们要把这件事扎扎实实做下去 ,不辜负前辈们为国为民的初心。”实验室副主任吴俊说。

        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

        从科技攻关第一线到乡村振兴主战场,从航天空间站到城乡最基层 ,从机关单位到工矿企业……伟大建党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伟大力量 ,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激起更多中华儿女的心灵共鸣。

        中共一大纪念馆人头攒动。鲜红的党旗前,参观者重温入党誓词的声音铿锵有力 。

        从2021年7月7日起 ,“伟大建党精神”展陈与参观者见面 。“我们要建设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守护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让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初心在上海这座光荣城市永放光芒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薛峰说。

        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昂首挺进,要以伟大建党精神鼓舞斗志、指引方向,汇聚“再赶考”的磅礴力量,要以伟大建党精神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解锁“强国有我”的精神密码。

        同新四军老战士一道回望沙场硝烟,听小岗村“18个红手印”的故事 ,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红色基因融入青春的血脉,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伟大建党精神在薪火相传中发扬光大 。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

        从1921到2021,再到2035、本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路向前,必将以新的精神伟力书写新的时代篇章,必将以新的伟大胜利铸就新的精神丰碑。(记者张晓松 、胡浩、史竞男、丁小溪、高蕾 、王子铭、刘硕)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