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源国际

      四到团组 ,习近平强调这些“高频词”
      来源:新华网 时间 :2021-03-11 浏览量 :3287
        【学习进行时】“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四到团组,同代表委员们坦诚交流 、共商国是。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梳理总书记讲话中的高频词 ,为您解读 。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今年的全国两会 ,备受瞩目。习近平总书记4次“到团组”,同代表委员们坦诚交流 、共商国是。
       
        内蒙古代表团 、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青海代表团、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每到一个团组,习近平都与代表委员深入讨论,几个高频词反复提及 。

        “高质量发展”——11次强调 ,亮眼主线贯穿始终
       
        新华网通过检索相关新闻报道发现,今年两会“到团组”,习近平总书记11次提到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明确强调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阐释了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从宏观层面给予指导 :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 ,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他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强调 ,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
       
        增进人民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看望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强调,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 ,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
       
        从宏观到微观 ,从整体部署到具体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始终。
       
        正如习近平所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生态”——22次提及 ,深刻体现出对绿色发展的系统思考
       
        从新闻报道中梳理发现,习近平到团组22次谈及“生态”,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重要要求、作出谋划部署  。
       
        青海,既是生态资源的宝库,也是生态安全的屏障 。从谈生态的频次上看 ,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谈得最多 。
       
        习近平不仅对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等具体工作提出要求 ,还从政治的高度阐明了很多着眼长远的生态考量 。
       
        “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 ,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他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 ,要“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万里绿色长城” 。
       
        党的十九大以来 ,从告诫当地不要只盯着“羊 、煤、土、气” ,要大力培育新产业 、新动能 、新增长极,到强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对内蒙古的生态保护格外重视 。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把治沙纳入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体现出他对绿色发展的系统思考。
       
        当听闻代表谈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时,习近平提了一个概念——“绿色GDP”,并和大家算起了生态账。他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
       
        算细账、算长远账,“生态优先”理念体现在习近平的一言一行中。

        “党史”——9次深谈,汲取力量增强本领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时间节点,党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
       
        在今年两会团组活动新闻稿中,习近平9次谈“党史” ,以“史”论今 ,语重心长。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讲述了李大钊领导和参与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培养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故事,提及了内蒙古产生的第一批共产党人 ,阐释了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成为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回忆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等。
       
        对党史学习教育提出要求、作出部署,也贯穿于习近平今年的“两会时间” 。
       
        习近平强调:
       
        ——党中央已经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全面部署 ,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 、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 、走到再光辉的未来 ,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总书记这番话 ,意味深长。

        “民族”——27次论述 ,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每年两会的高频词都有“民族团结” 。他寄语各族干部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
       
        “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在内蒙古团 ,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他的“民族观”。
       
        他进一步要求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
       
        在青海团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多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在参加审议时,习近平着重强调了一个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强调 ,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宗教观 ,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
       
        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 、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不仅强调民族团结,还蕴含着全国人民共担风雨、共迎挑战的精气神 ,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