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斌在池州铜陵督导检查防汛救灾工作时强调:全面严守重点防御查处隐患常态戒备 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

    博源国际

      李锦斌在池州铜陵督导检查防汛救灾工作时强调:全面严守重点防御查处隐患常态戒备 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
      来源 :安徽日报 时间 :2020-07-17 浏览量:3356

      本报讯(通讯员 宗禾 记者 吴林红)7月15日至16日,省委书记李锦斌深入池州和铜陵市督导检查防汛救灾工作 。他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 、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大力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坚持全面严守、重点防御、查处隐患、常态戒备,切实抓好监测预警 、堤库排查 、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全力抢险救援 ,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省委常委 、省军区司令员刘孝华 ,副省长张曙光、周喜安分别陪同。

      15日上午 ,李锦斌首先来到东至县大渡口镇 ,检查广丰圩升金湖堤防汛情况。听说2016年洪水之后 ,该圩堤防已加高加固,截至目前没有发生险情,他说 ,要坚决杜绝侥幸心理,时刻做好迎接更大洪水考验的准备 。随后 ,他来到东流镇检查七里湖排灌站运行情况,要求进一步优化沿江泵站布局 ,加快提标扩能改造,不断增强防洪排涝能力 。在七里湖江堤上,李锦斌深入了解巡堤查险情况,强调要紧盯重点部位 ,突出险工险段 ,全天候巡查 ,全覆盖摸排,确保有险情早发现 、早报告、早处置。来到尧渡镇泽潭圩,他实地检查险情处置情况 ,要求着力配强专业力量,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切实做到判断准确、方案科学、处置得力。尧渡河护城圩关乎东至县城11万百姓安危,李锦斌叮嘱 ,要把责任压得更实 ,把预案抓得更细,把准备做得更足。下午,李锦斌冒雨来到贵池区青山矿业公司,检查尾矿库安全状况。他指出,要把尾矿库安全度汛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严抓好隐患排查,从严防范安全风险。得知新建的平天湖三站在防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锦斌十分高兴 。他指出,要按照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求 ,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全面提升城市防洪保安能力。在池口防洪墙检查时,李锦斌强调,要发挥城市防洪工程作用,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 ,确保科学迎汛 、精准防汛、安全度汛 。来到池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他通过基层防汛监测预警平台,调度重点监测点防汛情况,勉励一线干部群众要时刻保持高度戒备 ,严阵以待、严防死守 ,坚决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16日上午,李锦斌冒着急雨、踏着泥泞,来到铜陵市义安区老观圩。圩堤下,武警官兵与当地干部群众正在处置一处管涌险情 。李锦斌指出,要在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和关键部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当守严守,当弃则弃,果断决策,切实提高抢险救灾的科学性有效性。望着一身泥水的武警战士 ,他动情地说,有你们冲锋在前,老百姓就有“定心丸”。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感谢你们 ,希望同志们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圆满完成抗洪抢险任务 。途经汀洲港务公司码头,李锦斌临时停车,涉水检查灾情,要求企业早做打算 ,一旦洪水减退,尽快恢复生产。来到老洲乡渡口 ,他驻足江畔眺望洪水中的江心洲,细致了解人员撤离 、转移安置、防汛值守等情况,反复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人员无伤亡 、财产少损失。来到枞阳县白荡湖大稻圩,李锦斌沿着圩堤察看水位 ,要求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盯紧薄弱环节,做好应急预案,宁可备而不用 ,不可用而无备 。受强降雨影响,枞阳县城外围的长河水位已高于县城2米 ,成为一条“悬河”。下午,李锦斌登上防洪墙,了解堤防除险加固、二道防线构筑情况 。他强调,这里是防汛抗洪的重中之重,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同时间赛跑 ,与洪水较量,构筑起防洪保安的“铜墙铁壁”。

      督导检查中,李锦斌指出,今年我省防汛形势复杂严峻,必须以战时状态做好各项工作,确保防汛救灾万无一失 。要及时转移安置群众 ,对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应转尽转、能转快转 、不落一户 、不漏一人,强化管理服务,切实把他们的生活妥善安排好。要抓好重点部位防御 ,严防死守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堤防 、重要湖库堤坝、城市防洪墙和防洪圈堤,坚决抓好万亩万人圩口、地质灾害点、小型水库和小塘坝、尾矿库等安全防范 。要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实行全天候 、全覆盖、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要远近结合狠抓治理 ,对管涌渗漏等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抢抓国家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政策机遇 ,结合“十四五”规划,谋划开展新一轮“一规四补”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

      李锦斌强调 ,各级党委 、政府要推深做实防汛包保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每项工作都有领导负责 ,每个环节都有责任人执行 ,每个隐患点都有干部包保。要加强统筹调度,强化军地协作和信息共享,科学调配应急救援力量,确保领导干部到位、兵力投入到位、技术力量到位 、施工人员到位 ,奋力夺取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全面胜利。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