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源国际

      荒地变良田!安徽博源国际助力引江济淮生态治理
      来源:安徽日报、安徽国资 时间 :2025-03-18 浏览量:1305

      近日 ,《安徽国资》《安徽日报》等媒体平台相继报道了集团在引江济淮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实践,聚焦集团通过技术创新高效推进引江济淮一期工程遗留废土场复垦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报道充分体现了集团在重大生态工程中的技术攻关能力,生动诠释了集团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企担当。

      2月24日,阳光明媚,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引江济淮工程二号弃渣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施工现场,数十台大型挖掘机  、推土机、环保自卸车正在进行土地平整作业,不远处江淮运河静静流淌 ,河边大片耕地已连为一片 ,即将复垦完成,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大片的良田。

      据介绍,引江济淮工程二号弃渣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由安徽博源国际路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复垦总面积约5669亩,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土地平整 、农田水利 、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实施范围涉及合肥高新区城西桥村、富兴村、三岗村和河西村 ,由于施工期项目规划建设 、房屋拆迁、铁路横穿弃土区 、文物考古挖掘、高压线路保护 、道路回填等问题 ,导致弃渣场情况复杂,整平方案、复垦方案反复修改 、敲定。此外 ,场地的地形变化较大,表面裸露的红砂岩也对施工带来了挑战。

      “这里原来是引江济淮主航道四个标段的弃土场,土方量共有700多万方,相当于一座小山。”博源国际路港引江济淮工程二号弃渣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负责人尤亮告诉记者 ,自去年9月份开工 ,项目部跑步进场,分兵五个片区施工 ,高峰时投入挖掘机、推土机等800多台工程车辆,三个月便完成了土方施工。

      江淮丘陵岗圩交错,土地高低不平,通过复垦整治后,小田变大田 ,碎田变整田,耕地面积还增加了。复垦后的耕地按高标准农田标准打造 ,田成方 、路成行、渠成网,四通八达的沟渠和田间道路 ,将显著提升土地的生产条件。

      土地复垦后,由于耕作层受到破坏,土地还能否变成良田 ?尤亮解释道,土地复垦过程中,他们将原先预留的种植土回填,修复土壤耕作层。同时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 ,通过种植绿肥培肥地力等方式,快速构建土壤耕作层 。“修复完成后,今年夏天就可以种植水稻了,我们有信心确保水稻亩产达到600斤以上。”

      据悉,引江济淮工程在合肥市占用临时用地约9.18万亩。其中,弃土场38个约7.43万亩;排泥区13个约0.76万亩;施工场站等临时用地约0.99万亩。合肥市引江济淮办(公司)全力协调相关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推进38个弃土场约7.43万亩的移交复垦工作,截至目前已全部移交属地政府,正有序开展复垦工作。

      弃渣场复垦将有效推进损毁土地修复,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有利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打造沿河靓丽风景线 。引江济淮集团将持续协调相关单位、联合参建单位加快复垦进度,尽早完成复垦工作,推动加强环境治理恢复、促进可持续发展。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