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源国际

      新时代的路港青年之六:青春建功新时代 精益求精铸匠心
      来源:安徽路港公司 时间 :2018-10-09 浏览量:6239
        近年来,“中国建造”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这张持续闪亮的名片背后,是无数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建设者 ,他们不舍昼夜 、孜孜以求,一笔笔绘就大国发展的蓝图。中国建筑业取得的发展成就,靠的是技术 、施工、安全、质量等各领域协同的大系统工程 ,更需要试验团队以科学严谨的试验作为有力保障。安徽路港广大一线试验人员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在建设事业上专注忘我、奋发有为,用炽热的干事情怀编织着公司发展的版图 。让我们一起真实再现这些基层青年日常拼搏成长的图景。

          “任重而道远”是S210和城段改博源国际程项目部试验室主任杨得元写在自己记事本扉页上的五个大字 ,也是他时常告诫身边试验员的一句话。他深知 ,试验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杨得元每天除了检查试验工作的完成情况,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从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料是否合格,到大桥水下桩基施工钻孔开挖 、混凝土浇注工艺是否达标 ,从最初的原料到最终的成品,他是每个环节质量的“把关人”。“试验只有合格与不合格 ,没有差不多。”杨得元说,尽管工程试验条件相对艰苦,各个环节琐碎单调,但工程建设容不得半点隐患,这是试验人员的责任,也是荣耀。

          安阳西北绕城高速公路项目部的试验员顾响响,自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便开始从事试验工作,为了适应施工生产需要,他主动迎接挑战 ,一边查阅大量资料,学习各类新技术、新规范 ,一边深入现场调查取样,进行对比试验。在结构物大干期间,每天要做几十组试块 ,顾响响需要对装模、拆模、搬运、养护  、压试进行全程记录,在他看来 ,试验必须用数据说话,数据不准确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甚至影响工程质量 。两年的时间 ,顾响响已从初入职场的新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试验员,他说 :“能够参与高速建设,我觉得特别自豪,项目部就像我的第二个家 ,我将继续钻研探索、勤奋学习,以最好的状态投入试验工作。”

          池州市G206国道路面大中修工程项目部的试验员林振峰年纪不大、性格内敛,却已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由于项目的特殊性,试验室离项目部有四十多公里 ,他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几乎不休息 ,随着施工节奏一天比一天紧张,十几个小时连续工作是常有的事。“试验数据滞后 ,会直接影响现场报检,延迟下一道工序。”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毫无怨言 ,始终遵循着试验工作的精神,不管多苦多累,当天能出的数据 ,绝不拖到第二天,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需要。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无法阻挡林振峰追梦的脚步,他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在磨练中做最好的自己,为未来夯实基础。

          淮河干流航道整治02标项目部的姚振兴已从事试验工作五年,作为试验室主任 ,他主动担负起“传帮带”的重任 ,一方面用兢兢业业、力争上游的精神为年轻的试验员作表率,一方面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倾囊相授。他说:“在施工过程中 ,通常需要进行多次试验与分析才能优中选优,为工程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只有大胆尝试、主动钻研,才能开创出新时代试验工作的新局面。”在艰苦中磨练,在磨炼中成长,姚振兴勇担责任,用年华坚守工程质量、捍卫企业荣誉。在领导的眼中,他是勤勤恳恳的得力助手,在年轻的试验员眼中 ,他又是严于律己、和蔼可亲的大哥,“把好试验关 ,站好试验岗”已成为他坚定的信念 。

          郎溪路高架四标项目部的试验员李兴旭对试验检测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自毕业后便踏进试验室,开始了自己的工地生活。从混凝土现场浇筑、锚杆拉拔试验 ,到土壤取样 、压实度检测,再到桥墩 、路面质量是否合格等一系列环节,到处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李兴旭白天在现场奔波,晚上拿着规范对照图纸 ,在试验仪器旁研究检测数据。“很多时候 ,没有现成的数据可以参考,也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我需要带着问题到现场了解实际情况 ,经过多方比较和反复试验 ,才能确定最优方案。”在平凡的岗位上,李兴旭以不平凡的执着奉献 ,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公司2017年举办的试验检测技能大赛中 ,他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是一名试验员,是路港工匠的一份子 ,我愿意为工程建设付出青春年华。”在六安市龙河路桥项目部,试验员鲍士红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试验人员提供的每个数据 ,都需要以细致耐心、准确规范的操作为前提,在试验检测的过程中,鲍士红除了要将混凝土原材料送检 ,对进场的每批钢筋取样,检查其抗压、冷弯及焊接性能,还要对到期的混凝土结构物进行回弹试验,检测其强度 ,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资料,她时刻严把质量关 ,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每道工序达标后,再进入下道工序。工程顺利推进的背后 ,熔铸了鲍士红多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对待自己的工作,她力求完美 、不留问题、不留遗憾 。

      芜湖至黄山高速项目部的韩磊2009年进入安徽路港,凭借对试验工作的热爱,他先后参与了从泗许、徐明、溧广、济祁 、滁定  、芜黄高速等项目建设。九年来 ,他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被同事亲切地称为“试验室里的实干家” 。韩磊说:“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也没有感召世人的豪言,有的只是一颗做好试验工作的平常心  。”在工作中,他总是千方百计地用最合理 、最优化的方案解决问题,同时,为了及时掌握最新的试验方法 ,他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研习各项新技术。辛勤的耕耘必有收获  ,韩磊顺利考取公路、桥梁检测师等证书 ,并从一名普通的试验员,成长为优秀的试验室主任。

          G105国道太湖段改博源国际程项目工期紧、人员少 、试验任务多,试验员吴占冬为了避免因材料、工序不达标而延误工期 、影响进度 ,总是严格按照检验要求和技术指标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在施工高峰期,试验工作的难度与压力可想而知,遇到不懂的问题,他立马询问解决,不放过任何细小瑕疵,不懂的就用笔记下,复杂的就拍照记录  ,在大家都休息后 ,他便把当日的笔记和照片拿出来翻看整理。吴占冬的任劳任怨和勤学好问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每当有人称赞他时,他总是微笑着说 :“我是工程建设的一份子,做好本职工作是应该的。”经验的积累对试验员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公司首届试验检测技能比赛中 ,吴占冬荣获三等奖 。

          在S332安庆至望江改博源国际程项目进行水泥混凝土施工时 ,每天天色蒙蒙亮 ,就有一个人出现在搅拌站,调整当天施工配合比 ,他就是试验员赵文。赵文每天要坚持做不下二十组混凝土试块,一组试块近五十斤,这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为了检测每个环节的材料质量是否合格,他还要对材料进行取样、送检。“我需要保证每个进场材料的品质,不合格的产品绝不能用于施工,否则就会留下隐患。”赵文说。在最紧张的施工阶段,他没有休息过一天 ,常常与试验组的同事加班至深夜。“在项目部,所有人都在拼命工作,试验这个环节也不能‘拖后腿’ !”就是这样一种精神 ,支撑着赵文在试验领域一往无前。

          同样来自S332安庆至望江改博源国际程项目部的试验员安晓东是个活泼开朗的小伙子  ,在工作中,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沥青路面刚开始摊铺时,正值最炎热的夏季,为了控制沥青的温度 ,安晓东坚持每天去现场,在太阳下暴晒一天后,他的身上满是沥青的味道 ,可他却总是乐呵呵的,从来不说苦、不说累。安晓东一直坚信,耳听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试验,小小的试验室,托起的是他大大的梦想 ,在工作生涯中 ,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合格”与“不合格”,在他看来,这几个字说起来轻松 ,却意义深重 。数百个日夜,上千次试验,近万组数据,安晓东和试验组的同事们用奉献诠释了“项目成败,责任在我”的理念。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 ,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动情讲到:“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 。”在最好的时代 ,一批批路港榜样引领探索,一个个一线青年开拓奋斗,他们特别肯吃苦,特别能攻坚 ,特别有韧性,特别讲奉献,他们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 ,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成为公司打造品牌优势、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