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源国际

      民主与民生——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之四
      来源 : 时间 :2012-11-01 浏览量:13255

        历史,总是在回望中意味深长。

        2002——2012,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辉煌十年 ,蕴含着怎样的醇厚与绵长?

        如果说十年的发展谱就了一曲壮美的乐章,那么民主与民生就是双重变奏 ,紧扣着以人为本的鲜明主题。

        如果说十年的进步开辟出一片新的历史星空 ,那么民主与民生犹如夺目的双子星座 ,交相辉映,映照出一条科学发展的崛起之路 。

        发扬民主 ,改善民生,十年点点滴滴的积累,汇成奔腾的江河。这是一条历史之河,留下前人艰辛探索的脚步;这是一条未来之河,给予后人深刻的启迪 。

        民主与民生的课题,时代迫切需要回答,答案在历史的回声里,在未来的呼唤中……

        民主与民生的双重变奏

        这里 ,曾是一部新的历史乐章的起点,如今 ,变奏的音符又悄然涌动——

        吃罢早饭 ,小岗村的村民们便向大包干纪念馆报告厅聚集 。

        2012年8月28日上午 ,不到一刻钟,上百村民把报告厅挤得满满当当——他们要与县委书记、县长面对面探讨房屋改造、发展旅游的大事 。严俊昌,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坐在最前排。

        “怎么改?”“钱谁来出?”“质量如何保证?”乡亲们与县领导你一言我一语。这一刻,人人都是小岗村民生发展的决策者……

        34年前那个寒夜,那昏黄的灯光,那张“生死契约”上18个鲜红的手印,仿佛又在严俊昌眼前。

        蓦然回首,感慨万端:

        “大包干,我们一夜过了温饱线,多年却没迈过富裕坎。如今民主议政 ,大家心想一处,劲使一处,才能过上富裕日子 。”这是他这十年中最深的感受。

        这也是千千万万“小岗村”人的心声——

        华西村老党员谢鹤龄说:“民主是一种素质,素质上去了 ,才能有大发展。”

        合肥市西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彭兆耀说 :“民主是一种尊重,改善民生 ,要让居民做主。”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说:“民主是一种力量 ,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办成了以前办不成的大事。”

        ……

        十年来,由民生而求民主、因民主而促民生的双重变奏 ,成为新世纪中国改革发展交响曲中的华彩乐章 。

        ——这是大时代里一曲民主与民生的和声 。

        全国政协常委李君如这样诠释这个大时代的主题:

        改革开放之初  ,最大的民生是解决生存问题 ,更多的是把经济发展“自主权”交给群众。今天 ,解决就业、社保、住房、教育 、医疗等民生问题 ,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 ,必然要求加大群众参与和监督力度。民主和民生就以新的形式凸显出来 。

        这是一幅民生改善的标示图 :这十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8.1%,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教育 、医疗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正逐步解决……

        这是一张民主推进的时间表:2004年,“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05年,全国人大历史上首次立法听证会举行;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 ;2010年 ,城乡居民实现“同票同权”;2011年 ,98个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布;2012年,近8万个政务微博架起“网民问政”和“政府施政”间的沟通桥梁……

        十年间 ,政府、民众 、媒体、网络和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意识推动着民意表达与善政的良性互动。而“瓮安事件”“躲猫猫”“钓鱼执法”“乌坎事件”等一连串事件,让人们看到了公权力对待民意所持不同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后果。

        只有倾听民意并接受民意,才能实现民意得到尊重、民生得到改善、政府得到信任的“多赢”。

        ——这是大转型中一曲创新民主、开拓民生的奏鸣 。

        江苏省江阴市山泉村曾矛盾重重、贫穷落后。2009年,村民们直选能人李全兴为村委会主任 。

        从此,每笔钱怎么赚的,每分钱怎么花的,村民们每季度都会收到一本明细账。新房怎么建、桥梁怎么架,都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 。年底,村委会班子成员拿到最后一个月工资 ,全体起立向村民致敬……

        三年后,山泉村变成了富裕村。

        李全兴说,这些年不少百姓生活好了,为什么反倒气不顺了 ?是因为需求层次高了 ,参与意识强了 。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 。

        经济的转型 ,利益群体的多元,公民诉求的增加 ,必然带来社会的转型。社会的转型 ,必然要求民主与民生的创新。

        是什么引领了这创新的旋律 ?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认为,是“党内民主”创新体制的建设。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第一次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里;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李成认为 ,中国共产党推行党内民主……可能提供一个渐进的和可控的中国式民主的实验。

        十年间,官员差额选举、“公推票决”稳步推进 。最引人注目的是 ,2011年,江苏省差额选举出13位省委常委。

        十年间,全国98%以上村委会实行直接选举,85%的村建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89%的社区建立居民代表大会……

        十年间,从两会议政到立法听证,从网络问政到决策听证 ,从中央领导在田间地头听取民意到工人农民进中南海建言献策……

        民主新风扑面而来,民生创举随之展现 :

        取消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全面实现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建立全民医保和养老保险……

        ——这是大考验中一曲民生持续 、民主稳健的复调 。

        从2003年春季的非典疫情开始,西南大部旱魃逞凶 、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 、舟曲泥石流 ,再到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共和国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岁月。

        多难兴邦。严峻的日子里 ,党和人民始终在一起:废墟中,人们被那嘘寒问暖的声音温暖着;旱田里 ,人们面对那紧锁眉头寻找生机的面容期待着 ;工厂里 ,码头上,人们被那沉稳应对指挥有序的笑容鼓舞着——在各级部门密集调研和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中,中国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

        当一座座新楼在废墟上拔地而起,当朗朗的读书声从新课堂里传出 ,当一揽子计划措施让经济巨轮再次远航,民生步伐依旧坚定,民主旗帜更加鲜艳……

        复旦大学教授林尚立说 ,中国民主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在党的领导下 ,将广大人民凝聚为一个有机整体 ,不但保障其政治权益,而且保障其经济权益。正是在这样的大主题下,民主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机统一,比翼齐飞。

        民主与民生的时代交响

        北京,天坛。立于圜丘,极目四望。

        “民为重,社稷次之 ,君为轻”曾为古代多少明君贤相所信仰,从而成就了他们的盛世传奇,而这一切的辉煌为何都一次次化为浮云 ,飘散在历史的烟波里?

        圜丘下那象征森严等级的台阶或许就是答案——那些只向苍天屈膝的帝王们,何曾向民众低下过他们高傲的头?站在民主的对立面,他们所追求的国泰民安往往便如昙花一现 。

        “民主是民生的生命 。失去了民主的民生体系 ,小到企业 ,大到国家 ,终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古今都是一个理儿 。”喜欢读史的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好以史为鉴教育他的团队。

        “我们有两个上帝,一个是客户 ,另一个就是职工。”常德传说,尊重职工,在公开民主的环境中 ,让职工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来 ,结成命运共同体,这是青岛港历经百年基业长青的秘诀 。

        看看他们的几次“革命”,或许能理解其话中的深意:工人研制出轮胎压胎机,轻轻一按电钮就将100多公斤的轮胎拆卸完毕,用“电钮革了大锤的命” ;对矿石作业流程进行改造,用“鼠标革了铁锨的命”……

        民主的管理激发了一线职工创造的热情,开启了青岛港港口作业“秒的时代”“毫米的时代”。职工也因此享受到这些“时代”的成功。

        该如何把握民主与民生的关系?

        “民主与民生是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有禾入口’称‘和’ ,也就是民生 ;‘人皆能言’是为‘谐’,也就是民主 。和谐就是民主民生的代名词……”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做出这样的比喻。

        林尚立教授认为 ,中国稳健的民主化战略,重要的是将民主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机结合,追求民主化的民生绩效 。

        民主与民生,根本在民。

        它不是封建社会的驭民之“术”,而是现代民主社会科学发展之“道”;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对每一个人生存权 、发展权、参与权 、监督权的尊重!

        立于圜丘,侧耳倾听。

        历史的回声渐已远去。空中回荡着民主与民生的当代交响——

        终于明白,“天”意味着什么!

        民主与民生的未来畅想

        临近清明,吉林省梨树县新风村终于迎来了迟到的选举。

        梨树县曾是“海选”的发源地 。然而 ,就在这里 ,两年前因违规投票选举流产。

        顶着料峭的晨风,1300多名村民选出新的村委会主任。

        从发起“海选”到“海选”流产 ,新风村的经济曾经一落千丈。如今 ,当民主大旗重新高擎 ,民生也有了新的希望。

        马克思说过,人要学会走路 ,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新风村正是在一波三折里积累着民主的素养和民生的动能。

        民主与民生,时代的呼唤。

        呼唤是那样的迫切,注定要在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不懈坚持中去收获。

        以民主和民生的“两把尺子”,去丈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距离,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上学难 ,看病难 ,住房难 ,乃至环境污染,分配不公……民生问题急需破解。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选举权 、监督权 、决策权……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首要的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要跟上时代的变化 ,跟上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多一些民主和服务意识,少一些“权力的傲慢”。

        三十年前 ,落户一个项目,建设一个工厂,群众往往会拍手称快 。今天,人们首先要问 ,项目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工厂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一旦群众没有机会了解实情 ,没有渠道表达意见 ,即使项目将带来巨额利税、解决大量就业 ,即使工程进行了“最严格的环评”,群众也可能会因为不信任,用自己的方式投下“反对票”。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告诫我们,忽视了群众知情和参与权,“民心工程”也可能办成“民怨工程”。

        时代在变 ,群众的民主素质和民生要求也在变 。

        在田间 ,在炕头,有关基层选举的法律条款 ,不少农民信手拈来 ,如数家珍。

        网络上 ,现实里,指陈物价房价教育医疗环境存在的问题,很多市民提出建议,头头是道。

        凤阳县委书记张勇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如果领导还想板着面孔做报告 ,关起门来做决策,那只会在现实中碰壁了。”

        更需要清醒看到的是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级”的,推进民主同样艰巨而复杂。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说 ,中国渐进改革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逐步发展和扩大人民各项权利。这是中国模式的一大内涵,需要继续坚持 。

        我们需要奋起而行,更要脚踏实地,用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的一小步,迈出整个民族的一大步。

        推进民主 ,改善民生,世界的潮流。

        任何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化 ,必须迈过民主和民生两道门槛 。

        南京市六合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志强谈了自己的感受:基层民主探索要适合中国国情。

        德国《新德意志报》评论: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 ,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 、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 ,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民主 。

        回首这十年的民主 、民生路 ,叶笃初感慨地说,中国的经验就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落脚点是符合中国国情。民主和民生不求时髦,千好万好 ,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最好。

        “我们不但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还要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科学整合起来 ,让它们发挥1+1大于2的效果。”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说。

        从人治到法治,从一事一解决到事事靠制度 ,中国的民主建设与民生保障正一步步走向成熟 。

        “时间是能力等待开发的地盘”。

        在未来的广阔时空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必将耕耘出民主与民生共同生长的锦绣沃野 。

        XML地图